每年的科研成果
每年的科研成果
每年的科研成果
1956年10月出生于上海,力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,北京理工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前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,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 。
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,突出理论、计算、实验相互融合的工程科学研究。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期间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863计划项目等,在飞行器中的非线性隔振技术、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、非局部弹性结构的波动分析等研究领域做出国内外同行公认的贡献,解决了多种飞行器研制中出现的振动超标问题。在北京理工大学工作以来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,主要从事空间结构展开动力学、空间结构在轨组装控制、飞机结构颤振主动控制等研究,推动飞行器结构的新技术发展。
学术奖励: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(第一获奖人),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(第一获奖人),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(第二获奖人),2012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(数学力学奖),2015年获周培源力学奖;此外,获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、教育部、航空航天工业部等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。
学术荣誉:1991年入选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,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,1999年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2001年入选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,2005年、2009年、2011年三次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;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(TWAS)院士;2015年获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名誉博士,2016年获英国瑞丁大学名誉科学博士。
2015 年,联合国成员国同意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(SDG),以消除贫困、保护地球并确保全人类的繁荣。此人的工作有助于实现下列可持续发展目标:
科研成果: 期刊稿件 › 文章 › 同行评审
科研成果: 期刊稿件 › 文章 › 同行评审
科研成果: 期刊稿件 › 文章 › 同行评审
科研成果: 期刊稿件 › 文章 › 同行评审
科研成果: 期刊稿件 › 文章 › 同行评审